灵感创意日 在此推广

当你谈[品牌老化]是认真的吗?

5年前上传

资讯  /  活动集锦  /  其他 分享 141019|0|0 版权信息 作品版权由 event大叔 解释,所有用途允许使用

event大叔

营销里,[品牌老化]是个再寻常不过的病症。 几乎每家营销公司或专家在给企业做咨询诊断时,都会把它关在嘴边。有趣的是,越是寻常的概念,就越少人去思考它的意义。比如,怎样才算是[品牌老化]?品牌到底因为什么而老化呢?

点评 当你谈[品牌老化]是认真的吗?
    保存
    添加嵌入
    图中有我的资源
    图中有我的设计

    01.品牌老化是因为品牌创立时间太久? 提及品牌老化,多数人第一联想到的应该会是[品牌生命周期],似乎品牌如同人类一样,都会生老病死、命有定数。所以,品牌老化似乎是一条不可避免又不可逆的现实规律。 不过,如此说来,那诞生于1837年的蒂芙尼、同样133岁的可口可乐、梅赛德斯奔驰岂不是早应该老得掉渣吗?为什么它们非但没有作古,还会如此逆天长寿与活力?莫非[品牌生命周期]法则不适用于它们?凭什么呢?

    点评 当你谈[品牌老化]是认真的吗?
      保存
      添加嵌入
      图中有我的资源
      图中有我的设计

      长寿品牌并非只是某行业或某品牌的个案 02.是因为品牌形象太过时? 除了生命周期之外,也会有人把[老化]跟[过时]画上等号。认为品牌老化就是因为品牌理念或包装太陈旧过时,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所以造成了品牌老化。 这个逻辑就更加不堪一击了,就像同事在茶水间八卦一位职场新人衣着老土过时的时候,却从不会被理解成是在描述他年龄有多大。 在实际商业案例中,[过时]的包装下,藏裹着的也未必是老化品牌,比如那家常常引发吐槽热议、用Word排版做包装设计的某树椰汁,你会觉得它的品牌老化吗? 一个更有趣的例子是,对80/90后来说,QQ绝对是个过时的老家伙,与之相比微信才是后来者,QQ要比微信老得多。但问问00/10后,他们觉得QQ和微信哪个更老呢?结论应该正好反过来,他们才不会想用老气的微信来日常聊天呢!

      点评 当你谈[品牌老化]是认真的吗?
        保存
        添加嵌入
        图中有我的资源
        图中有我的设计

        那么,有趣的问题来了:同一款包装设计的应用软件QQ 为什么在两个族群里会变得“既新又老”呢?莫非QQ还有两幅面孔呢? 所以说,品牌形象或设计过时老土,与品牌老化根本是两码事。

        点评 当你谈[品牌老化]是认真的吗?
          保存
          添加嵌入
          图中有我的资源
          图中有我的设计

          03.还有哪些迹象被算作是成因? 比如说[市场份额的下降]就是品牌老化?不不不,两者充其量只能算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解释相关性最常用的一个例子就是冰淇淋销量的上涨与游泳溺水人数的增长是正相关的,但两者没有因果关系,绝不是吃了冰淇淋去游泳的人都溺水了(两者增长的真正原因是夏天来了); 又或者,很多网络文章资料把[知名度高、认知度低]归为品牌老化的罪魁祸首,但这种判别就更不存在因果性了,你想想,在品牌创立初期进入市场时,是不是很多专家也常描述此时新品牌[知名度高、认知度低]?如果以此作为判别标准,岂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曾经未老先衰了?

          点评 当你谈[品牌老化]是认真的吗?
            保存
            添加嵌入
            图中有我的资源
            图中有我的设计

            04.怎样才算品牌老化? 先别急,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得花点时间,先纠正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品牌老化这件事,到底应该是谁说的算?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所有上文提到的品牌描述,其实都是从[企业视角]出发的,或者说是企业们一厢情愿、自作主张的判断。实际上,企业并不拥有品牌,品牌真正的拥有人是消费者,在市场环境中往往也是消费者在定义着品牌的高低美丑、生老病死。 这种视角和论调其实企业和营销人或多或少都听过一些。例如,早在2011年,可口可乐全球首席营销官乔·特里波迪(Joe Tripodi)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的采访中就对当下的品牌与消费者关系提出了鲜明的观点“作为消费品公司,你必须明白:如今消费者能够创造比你们更多的信息;是消费者而不是你拥有你的品牌!”…… 只可惜,一旦进入实际业务操作,多数企业和营销人就把这个至关重要的视角丢得一干二净。

            点评 当你谈[品牌老化]是认真的吗?
              保存
              添加嵌入
              图中有我的资源
              图中有我的设计

              山本耀司关于[自我]的经典描述,藏着同样的道理。 品牌形象和定位都应该是与用户“反馈”-“界定”-“调整”的持续优化过程

              关注作者,查看全文

              关注该作者查看剩余50%精彩内容

              声明:本作品为会员上传,不代表元素谷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原创或分享该作品的目的是交流学习。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上传者或平台官方及时更正处理。

              • 收藏1
              • 举报
              Ta的其他作品
              1. 全部评论(0)

              查看更多评论 写评论

              听说第一位评论的人最帅

              ×
              选择推广时间
              推广位置
                ~

                选择开始时间

                      不可选 可选

                      结束时间

                            不可选 可选
                            ×

                              完成本周分享任务即可多享一次领券机会

                              进入灵感创意站
                              ×
                              ×
                              扫码分享到微信

                              请使用 微信 扫一扫二维码打开分享

                              ×
                              认证提示
                              案例管理 保护原创 彰显品牌实力

                              上传案例须先认证成为企业会员

                              新人礼包

                              今日大奖

                                • 移动端

                                  移动端

                                  掌握活动行业动向
                                • 小程序

                                  小程序

                                  上传作品快人一步
                                • 服务号

                                  服务号

                                  活动服务小帮手
                                • 订阅号

                                  订阅号

                                  精选内容一键直达
                                • 策划群

                                  策划群

                                  策划有圈,灵感无界
                                • 设计群

                                  设计群

                                  创意灵感交流圈
                                • 资源群

                                  资源群

                                  这里有个圈让资源活起来
                                • 活动猎人群

                                  活动猎人群

                                  采集活动增收益